作者: tengda

  • 小红书,似乎也不那么红了

    小红书,似乎也不那么红了

    几天前,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前五星体育的F1解说在吐槽小红书全是“避雷”,“天塌了”之类的引流帖子,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突然意识到,最近我似乎也感觉小红书也变得无聊起来了。于是我打开小红书翻了翻我之前发的帖子。

    我在小红书上发的第一个贴子是2023年1月23日发的,吐槽西双版纳的公交烂。那时候我主要用的社交媒体还是B站,还做了一些视频上去。只是偶尔会发些内容到小红书上。当时B站内容还是不错的,我常看的几个UP主有两位南航机长、李船长、做化学实验的元素实验室、讲游戏的狗乔伊等。相对于抖音那种无脑的快餐视频来说,B站的长视频内容更丰富而且UP主的知识水平也更高一些。

    之后B站试图调整激励的计算方式,用实际播放时长作为KPI,来鼓励创作者制作有一定深度的长视频,来和抖音之类的短视频平台的赛道能够分开。这政策还在测试接段,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很多UP主为了水时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坐在镜头前读稿件。而且文章标题很吸引人,内容非常啰嗦。不过最终用时长做为KPI的计算方式并没有实施。

    然而B站的赢利压力还在,后来直接削减了创作激励,鼓励创作者接商单和广告。从此B站的总体视频质量像拉稀一样一泻千里。B站有相当一部分的UP主其实是用爱发电,他们很难接到商单,或者有些视频里面也不加商单。削减创作激励直接摧毁了这些草根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与此同时,生成式AI逐渐成熟。这时就出现了很多内容拼凑,AI解说再配上非常违和的BGM的垃圾视频。索性很多人看视频直接关掉声音看字幕。而我有时甚至省略了播放视频,直接看评论。显然是时候转投新的平台了。

    后来,我使用小红书频率变多,打开B站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红书主要以图文内容为主。与其关了声音看字幕,还不如直接看文章,正好是B站的替代品。相比视频,图文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搜索和阅读的效率高。比如搜索去老挝的攻略直接点开就可以找到重点,完全没必要花几分种看UP主把稿子读完结果发现自己关注的内容没讲到。所以经常听到有人说,小红书已经取代百度,成为更好用的搜索引擎了。倒不是因为小红书算法有多牛B,只能说,百度太烂。

    当然,小红书还有一个特点是其它平台不具备的,那就是小红书上有很多港澳台的人和外国人。而且大家发布的内容是相通的。看来小红书平台在处理政治敏感内容方面是比较有经验。之前就刷到过马亚西亚的家长讨论让小孩去独中上学的问题。也是我头一次知道独立中学这个词。所以小红书也是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通气孔。这也就有了后来当睡神(拜登)打算封禁Tiktok时,大量Tiktok refugee涌入小红书,于是就有中外网友“连夜对账”的搞笑事件。

    小红书火了一把,进来的除了外国网友之外还有大量的营销号和垃圾内容。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引流的帖子越来越多了。比较常见的引流方式就是图片上是问题,然后等其它人来回答。比如“我姓孙,请帮我起个拿快递的假名”之类。这些话题通常能引起一些有趣的讨论,因些点击量会比较大。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营销号会不断发布这些内容。比如起名类的话题我就刷到过很多遍了,有趣的话题也变得无聊起来了。

    推荐的内容变得无聊了,那搜索到的文章质量如何呢?就比如搜索厦门旅游攻略之类,得到的结果基本上都是把厦门的景点机械地罗列一遍的格式相似内容相近的一大堆文章。之前听说有人的创业项目就是通过AI来生成文章发布在自媒体上。据说效果还不错。于是就会吸引更多的创作者用AI来生成种草文。当更多的AI生成的内容进入自媒体就会挤占真正创作者的生存空间。而AI最大的局限是它无法亲自观察现实世界获得新的知识。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AI吃下其实AI生成的内容来创作自己的文章给下一个AI吃。形成一条AI组成的“人体蜈蚣”。引用一句话,就是AI对文章的润色不会变出新的逻辑出来,它只会像一个老实的扫地机器人,把地上的狗屎均匀地抹向整个客厅。

    小红书这一类的社交媒体内容质量下降,生成式AI的大量使用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过我认为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值得注意。过去人们通常会认为,优质的内容会有更多的阅读量,更多的阅读量就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这也正向的激励创作者去创作更好的内容。但后来,人们发现,劣质的内容只要足够吸引人同样可以获得好的点击量,带来可观的收入。既然如此,谁还去认真创作。现在提起在某个平台上发文章时,不再在意文章质量如何,关注的是变现率如何 。同样的平台的推荐和搜索算法也不会去推荐优质的内容,更愿意提高能给平台带来收入的营销号的权重。这最终的结果也是加快了垃圾内容的泛滥。

    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样,不好说。也许最终会回归它的本质,一个先进的通信工具。

  • 万象——上个世纪的小县城

    万象——上个世纪的小县城

    中老铁路客运通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去老挝旅游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老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湄公河边惬意的咖啡店,是古色古香的寺院和建筑还是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走在万象的街头,我最明显的感觉是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来到了一个小县城。

    这次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来万象的。和上次去琅勃拉邦不同,这次我们买的是西双版纳到万象的直达车票,不用下车换乘汽车到陆路口岸出境了。我们从西双版纳上车,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了磨憨。在磨憨需要下车办理出境手续之后再回到车上。之后,列车会缓缓穿过中老友谊隧道,到国境线的位置时,可在看到灯光在隧道壁上投射出的两国国旗。之后就进入了老挝境内了。当然,还要在磨丁车站再下来一次办理入境手续。

    进入老挝之后,几乎看不到多少窗外的景色,隧道实在太多了。琅勃拉邦是老挝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下车的人很多。车上也有一些空坐位了。继续南下,窗外的山逐渐少了,农田多了起来。老挝是热带季风气候,现在正好是旱季。树木多少显得有些枯黄,农田也没种植庄稼。路上除了一个水泥厂,没看到其它的工厂。连像样的城市也没看到。即使到了万象,也是给人一种小县城的感觉。

    万象火车站离市区还是有些距离的,需要坐车去市区。说到交通,还是比琅勃拉邦要方便一些,毕竟是首都,有公交。不过我们没选择公交车,因为据说时间非常不准,班次也非常少。外加老挝语完全不认识,地名也不熟。不想折腾了,所以直接打车到了酒店。

    我们的酒店就在市中心,但即使到了市中心,也很难看到高楼大厦。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大部分路口没有红绿灯的。从上海过来的我简直无法想象。如果上海像这样大多路口没红绿灯的话,肯定是要么一堆车撞在一起,要么就堵成一坨,几天也不会通。不过这边的交通秩序还算好,可能因为这里车不多而且开得不快,而且所有的司机在转弯时一定不会忘记打转向灯。看起来并不是交警查得严,而是不打灯真的会出事故。

    万象的景点不多。地标建筑凯旋门可以说是一个必打卡的景点了。凯旋门1957年开始修建。据说是为了纪念法国殖民统治结束这一历史时刻,老挝王室挪用了美国援助的修机场跑道的水泥,建了这么一个东西。1975年,老挝人民革命党解放全国,万象市群众庆祝胜利的游行从这里通过,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而将其称为凯旋门。

    凯旋门广场周围都是老挝的政府机构,往南走是Avenue Lang Xang。算是万象的主要街道,也是唯数不多的有红绿灯的街道。路两边是一些外国的银行,这条街大概算是万象的金融街了。

    万象的景点可以说非常少。基本上是一些寺院之类。湄公河边上还有一个夜市。还过我感觉并不怎么好吃,偏辣偏咸。这几天主要吃的是日本料理 。稍微远一点的话,有个万佛公园。公园不算老,不过因为这里处于热带,佛像很快就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万佛公园离市中心有30多公里。好像通公交,但是线路不熟,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Loca打车,34km花了46万LAK,合154元人民币。想想上海打车的价格,也不算贵,对吧。

    万象的塔銮也是一个值得打卡的景点。有时也被称为“大金塔”,就是老挝国徽中间的金塔。塔銮始建于1566年,塔下埋有佛祖舍利。之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

    还有一个景点是万象美术馆,也叫万象神木博物馆。馆中展出很多制作精美的红木的木雕,有小叶紫檀,红酸枝,阴沉木,金丝楠木……。不过呢,购票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说有免费的讲解。但这个讲解只讲了一点点展出的木雕就开始灌输沉香的药用价值。之后径直带进了纪念品商店。二楼还有很多非常精美的木雕就直接略过了。

    万象初看像一个县城,但还是有一些“大城市”的影子。比如那一条街的银行,大部分都是外资银行。有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感觉完全超出了一个落后小城市对银行的需求。时不时能看到办签证的代理机构的广告,似乎这边人国际旅行的需要也是比较多的。还有一个街区,被称为洋人街。有一些比较精致的咖啡店,酒店,餐馆。当然,这一带外国人也很多。

    反正万象总的感觉就是,总体很穷,但是如果有钱的话,生活还是不错的。

  • 剧本杀的本子能烂到什么程度

    剧本杀的本子能烂到什么程度

    一个剧本杀的本子能烂到什么程度?就好像一盘菜,看着就不太对,尝了一下确实难吃,硬着头皮吃完之后,还闹肚子。如果《如柒而至》你选了角色老黑,就是这种感觉。

    在游戏开始之前,客服会把所有人拉到一个微信群选角色。选好角色后拿到一本前置剧本,主要是可以提前熟悉角色的故事背景。可是当我读完老黑的前置剧本,我第一的感觉确是,“我,是空气吗?”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北地区。老黑真名叫李晓生1956年出生,有个妹妹李晓燕。父母在公社食堂做厨师。后来“我”和常凤仙结婚。到81年,因为家里藏了金子被别人举报结果全家流放,李晓生也与家人失散。前置剧本中关于“我”自己经历的描述只有这一点点,其余都是童年时期一直到“我”被流放这里时间小伙们的长长短短。“我”甚至不知道我自己有没有上过学,长大后以何为生,为何突然结婚,为何家人会藏金子,为何我又那么肯定这金子来路有问题,因此第一时间草拟了和妻子的离婚协议书……读完“我”的本子,反而“我”自己疑点最多,毫无存在感。我,是空气吗?

    好吧,先把这些疑问放一边,毕竟这只是前置剧本。游戏开始是还原环节,很多迷团这里应该可以揭开。然而,整个还原环节的感觉就是离谱的设定加上东拼西凑的内容。

    到这个环节,每人会接到一个任务,找一件很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故事也向前推进了。李晓生被发配到屠宰场劳动改造,杀害了一个自己长得很像的人但刑期比较短的人老黑,冒充老黑获释。之后做起了向俄罗斯倒卖服装的生意。然后一行人在去莫斯科的K3列车的车站碰面。这时了解到,之前那一罐金子是父母开黑店,以次充好的收入。每过一段时间放一粒金子到罐子里。那个年代应该已有纸币了吧,为啥藏金子。而且老黑看到前妻带着一个孩子而醋意大发。婚都离了还管那么多?而且看一下孩子的年龄和自己被流放的时间,自己之前干过啥自己都忘了?尽管非常离谱,但是本子里面真就这么写的。

    至于说东拼西凑呢,因为之前不是说还有个任务务品要找。本以为可以通过这个任务了解更多关于角色的背景,结果我只看到NPC从一个箱子中拿出要找的东西,“来,我们套圈吧,三个硬币5个圈”。就这样,有一半多的人的任务物品是通过套圈获得。就是这么敷衍。

    终于到发案发环节本以为要做点大事。看完剧本,我感觉导演好像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是个酱油角色,要有做酱油的觉悟。”

    故事是这样的,K3遇到故障,需要改乘Z777次列车。然后,“我”就因为和其它人发纠纷被绑到了驾驶室里直到案发,全剧终!也许你会说,一般这种情况,你看到的时间线很重要。可在本案中,推凶的关键不是时间线,是痕迹。

    这就是这么离谱的实景剧本。回想一下整个故事,感觉更像是作者一开始写了七个人,也可能只是六个人的本子。突然甲方说,六个人人数太少了,赚不到钱,于是硬塞了一个角色。甚至连故事线都懒得调整了,直接绑起来省得碍事。

    这已经是不是我今年刷的第一个烂本了。前几年密室逃脱剧本杀爆火之后,也出现了创新乏力,甚至一些劣质作品滥竽充数的现象。这个行业,可能也差不多要稍微冷静一下了。

  • 雪国之旅

    雪国之旅

    大巴从长野市出发时天空中还零星地飘着些雪花,路面上雪还没有积起来。然而过了几个隧道之后窗外的景色大不一样了。突然想起川端康成的那句话,“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这里也可以算是雪国了。

    我的目的地并非川端康成的雪国,而是长野的白马村。白马位于长野市以西30千米。白马的东西两侧都是山,村子位于山谷中。独特的地形使得这里降雪非常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大量冬季运动的爱好者。这里也是1998年冬奥会的举办地。此行的目的50%是来滑雪,还有50%是来探路踩坑的。

    年末的东京

    日本有三大长假。分别是四月底五月初的黄金周,八月中的盂兰盆节和新年。每逢长假,当地人或是出门旅行或是回乡探亲,此酒店景区人满为患,交通也变得异常繁忙。

    元旦飞东西的机票虽说不贵,但后来订酒店时就发现不对了。志贺高原莲池广场附近酒店全部满房,只有一个稍微远一点的酒店。而白马的酒店最便宜的在都在每晚千元以上。要知道我去年在志贺高原订的酒店每晚只要600元多一点啊。思考再三,我决定不去志贺高原,东京多呆一晚,城市里转转。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个蛋疼的决定。

    直到12月27日我上了去东京的飞机才想起来,明天东京行程的攻略还做。不过反正就一天,上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转转好了。我打开Google Map查公交时才发现,这天博物馆美术馆什么的都闭馆休息。后来瞎逛发现,连明治神宫外苑也没怎么认真打扫。大家都忙着迎接新年了。于是这一天基本上是走哪算哪。明治神宫打个卡,上野看街头艺人表演,浅草寺看人,最后在东京塔的夜景中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日本的“春运”

    从东京到长野的白马村大概有三种方案。方案一是坐能宵巴士,头一天晚上出发,第二天早上到。巴士上睡一觉还省了酒店钱。方案二是坐高铁到长野站,然后换乘到白马的大巴。方案三是坐新宿到白马的火车(JR)。

    我去年去志贺高原是坐的高铁到的长野,所以这次打算坐火车。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不用换乘了。于是我把东京的酒店订到了新宿站附近。但当我订票的时候发现网站上已经买不了了。但我还不死心,去窗口一问,确实售罄了,只剩下站票。考虑这趟车到白马要4个多小时,决定还是采取方案二,高铁到长野。结果第二天的行程里还白白多出了半截地铁,囧……

    与相对人少一些的景点形成对比,火车站可以说是人满为患。预先预订座位的指定席也已经售罄,只能排队自由席。站台上个车门前都排着两个队,分别是本趟车和下趟车。每个队的队尾会有一名工作人员举个牌子,写着站台号,车厢号和“队尾”。

    不巧的是本趟车是全列指定席,没有预先订票的话只能坐下一趟有自由席的车。大概等了三十分钟才上车。因为我来得比较早,排在了最前头,好在有座位。后面的行程就比较顺利了。

    白马村

    高铁大概不到两个小时就到长野了。刷卡出站就可以看到白马和志贺高原的交通信息。售票点和站台都不难找。行李摆一排就可以,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帮助装车。当然票价也很热情,具体多少有点忘了,反正很热情。

    上车时还只是普普通通的冬季,下车时已经身处雪国了。大巴停在一个叫Hakuba Bus Terminal的地方,给酒店打个电话,酒店打个电话,酒店可以开车接。不会日语也不用担心,这里大部分是澳大利亚人,对,包括酒店前台的小姐姐。

    一番折腾到白马村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下午四点,今天是不用去雪场了。不过厚厚的积雪已经告诉我,这一趟,值了。

  • 你好世界

    互联网没有记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搜索引擎不那么好用了。旅游攻略只能搜到几年前的。想看一下滑雪场的雪道图,结果找到的都是些新闻稿,各滑雪场已经无心维护一个官网了。搜索一些知识类的问题,基本都是知乎大神的回答,不知是写的,抄的还是AI生成的。之前看到一个非常详细的空之轨迹的中文攻略的作者感叹,内容是放在B站上的,也许哪一天,点击量少,B站就不再托管这些文字了。

    论坛一个接一个地凉了,新浪博客也停止了服务。对于互联网的用户,永远不会缺少一个灌水的平台,因为总新的应用形式出现去取代那些老掉牙的网站。但是大家用爱发电贡献的那些博文,贴子,也随着平台终止服务而消失了。

    曾经,人们认为只要能够检索整个互联网的内容,就可以掌握全人类的知识。然而,事实上,互联网没有记忆。

    信息茧房

    互联网被一个个手机APP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孤岛,推送的算法又把你所能看到的内容分成了一个个的房间。每个人只能看到AI推送给你的这一小块内容。哪怕你去搜索,也只会得到APP认为能给他们带来收益的内容。

    一点思考

    作为一名计算机的从业人员。移动互联网的疯狂发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狂热之后,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也许自己的博客才能更好地记录一些想法。